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2 10:23:31
中秋有关诗词: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放鸣蝉。——《丰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 杜甫《月夜忆舍弟》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唐·刘禹锡 《望洞庭》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代·苏轼《水调歌头》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李白《月下独酌.其一》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唐·司空图《中秋》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健《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宋代 · 辛弃疾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月何渐渐如钩?
他这首用《天问》体写词,通篇设问,一问到底,这在宋词中是一创格,表现出作者大胆创新、不拘一格的艺术气魄。它打破了词的上下片的界限,一口气对月发出一连串的疑问。词的用韵也完全适应豪纵激宕的感情,读起来一气贯注,势如破竹。并且多用散文化句式入词,使词这种形式更能挥洒自如地表现思想感情,给作品带来不可羁勒的磅礴气势。并且,这首词还有其另外一层含义,即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思。在这首词中,作者以皎洁的圆月象征大宋江山,而对它的命运忧心忡忡,“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强烈地透露出作者对误国误民的奸邪势力的憎恶之情,表达了他对南宋朝廷命运和前途的深深忧虑。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1200年前的中秋,白居易站在湓浦沙头水馆前,吟诵着这首《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千百年间,这轮明月承载了无数异乡游子的乡愁。月亮亘古不变,思乡情连绵悠长,它赋予中秋无限寄托,也让这个节日的情怀愈发沉淀。
《阳关曲·中秋作》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熙宁十年(1077)八月十五日作于徐州。是年二月胞弟苏辙与东坡相见,四月间陪他同赴徐州,八月中秋之后方才离去。这是暌别七年来兄弟首次相聚并共度中秋。此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苏轼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写的是“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伤感之情。1076年,东坡在密州写下了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次来到徐州,苏辙也回作了一阕《水调歌头.徐州中秋》: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兄唱弟和,一对文豪,显然哥哥要高出一筹。
宋代·苏轼
一首中国人骨子里的中秋诗: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诗词赏析:
苏轼此阙词章,犹如一幅以中秋皓月为轴的锦绣画卷,缓缓铺展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他以月为媒,轻启朱唇,向那遥不可及的清辉发问,字里行间,流淌着对往昔岁月的深切怀念与对当下时光的淡淡哀愁。这不仅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更是词人心境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鸣。
他笔下,明月不仅是高悬夜空的冷艳孤影,更是承载了无尽情思与哲思的载体。问月,实则是问己,那轮皎洁的圆月,仿佛一面镜子,映照出词人内心深处对过往繁华的追忆,以及对当下孤独境遇的淡淡哀怜。怀古之情,如同陈年老酒,越品越醇厚,让人不禁沉醉于那段段历史的烟云之中。
然而,苏轼之词,并未一味沉溺于过往的辉煌与今日的寂寥,更蕴含着对人间烟火深深的眷恋与热爱。他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人间生活的温馨画面,那里有炊烟袅袅的村舍,有欢声笑语的市集,每一处都洋溢着生活的气息与希望的光芒。这份对生活的热爱,如同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而明媚,照亮了词人前行的道路。
人间百态,世事无常,如同烟花一样多种多样、绚烂多彩,又如同烟花一样时间短暂、终将逝去,所以不用刻意追求,世上的事情无论好坏美丑,只要顺其自然,都不过是人生百味的一种而已。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南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
这是古诗十九首的最后一首。古诗十九首,最后四首都是写愁思难寐、徘徊辗转的闺中女子,隔千里兮共明月,相思成泪。
古诗十九首,抒写了人生最基本的几种情感和思绪,离别,思恋,生命,死亡;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此诗通过皎皎明月抒发主人公的愁思,刻画了一个独守空闺、愁思难寐、徘徊辗转的闺中女子形象。
人类的终极情感是孤独。任何时候,你对一个人说,世人有千般孤独,但最孤独的人恐怕是你!他肯定感动万分,视你如知己,只怪晚相识。
世人皆苦,皆有不可言说的苦,时光里腌制得久了,所有的苦都化合成孤独!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赏析
这首诗突出写一个“独”字。李白有抱负,有才能,想做一番事业,但是既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和支持,也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所以他常常陷入孤独的包围之中,感钊苦闷、彷徨。从他的诗里,我们可以听到一个孤独的灵魂的呼喊,这喊声里有对那个不合理的社会的抗议,也有对自由与解放的渴望,那股不可遏制的力量真是足以“惊风雨”而“泣鬼神”的。
李白月下独酌,面对明月与影子,似乎在幻觉中形成了三人共饮的画面。在这温暖的春夜,李白边饮边歌舞,月与影也紧随他那感情的起伏而起伏,仿佛也在分享他饮酒的欢乐与忧愁。李白赋予了明月与影子以情感。正如林语堂所说:“它是一种诗意的与自然合调的信仰,这使生命随着人类情感的波动而波动。”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开原二十五年(737),就在张九龄被罢相的第2年,他再次被贬为荆州长史,《望月怀远》正是将张九龄在荆州任上所作。
这首诗歌意境雄浑阔大,骨力刚健,但又情感真挚,特别是前两句早已成为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刻无论身处天涯海角的人们,都在共赏这同一轮明月。
愿明月常照,纵使天涯海角,心心相连,共享团圆之美。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这是一首抒情诗,描写诗人在凝视那一轮明月时的感怀:似有一丝喜悦,一点慰藉,但也有许多的愁苦涌上心头,如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和人生的坎坷等。这首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通读整篇,发现并无任何用词新奇之处,但妙就妙在这意境的成功营造。诗人以流水般流畅的文笔,以“明月”“惊鹊”“寒影”等一组意象画出了一幅别样的孤清月夜图。徜徉其中,能清楚地看见他的思痕,触摸到他跳跃的文思,听到他的叹息。
杜甫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露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时光匆匆, 白发日增。 敢问玉兔, 后羿什么时候能见到嫦娥, 我什么才能回到长安?
这首杜甫的诗一直在脑中徘徊……古人廖廖几字描画的情感、意境,唯美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