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02:54:00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青海迎来多重机遇,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2025年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做好今年工作,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总供给和总需求、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五个“必须统筹”是我们党从我国经济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性认识,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分析和解决当前经济领域突出矛盾的具体体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既是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方法论。
一、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经济秩序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是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的关键所在,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一环。有效市场,就是要求更好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有为政府,就是要求政府更加积极主动,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推动可持续发展。只有让“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协同发力,才能既发挥出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积极效应,又发挥出有为政府的服务功能,形成高水平的经济秩序,稳步推进经济持续向好。青海生态保护责任重大,经济发展任务很重。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实现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各级政府既要划清红线、明确底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扛起生态保护重任,又要充分调动各类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更有动力,使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更有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经济秩序。
二、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重要的动力保障
供给和需求是经济活动中的两个基本方面。马克思认为,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中,“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供给和需求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经济发展中缺一不可。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平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前提条件,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做好总供给工作,要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瞄准人民群众的需要,优化产品供给,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补齐短板;做好总需求工作,要着力扩大有效需求,用足用好各类政策,抓住消费、投资两个关键,精准施策、靶向发力,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总供给和总需求,如鸟之两翼,只有将二者统筹好,才能使经济“大鹏”展翅高飞、扶摇直上。做好今年经济工作,青海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要瞄准民生热点,抓住国家政策机遇,用好政府投资,调动民间投资,抓好招商引资,使供给能够更好匹配人民需求。同时,还要直面问题,用好政策工具,提振消费信心,培育消费热点,激发消费活力,以消费带动经济持续向好,为畅通经济循环提供重要的动力保障。
三、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为激发经济活力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立足地方资源和人才优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培育壮大数智结合、绿色低碳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同时,传统产业也要运用数字技术、前沿科技,改造升级,使其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不断提升发展的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只有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协同发力,旧动能得到持续更新,新动能更加充沛,经济活力才会被充分激发。青海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既有优势传统产业,又有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良好基础。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既要立足优势产业,促进绿色算电协同发展,实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行动,推动产业“四地”互促共融,也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引育并举,夯实人才基础,全力构建具有青海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激发经济活力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四、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为资源的高效配置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
增量和存量是相辅相成、相互转化的,对资源的高效率配置和经济的健康运行有重要影响。所谓“增量”,主要指当前经济活动中国民收入的提高和投资消费出口的增加;所谓“存量”,主要指过去经济活动形成的社会财富积累、资产负债扩大。做优增量,就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方法,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等,以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为增长动力,避免增量的低水平积累;盘活存量,就要让沉睡的资产“活”起来,使劳动、资本、土地、资源等要素充分流动,吸引新兴产业项目落地,带动引领传统产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积极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增量做优、存量盘活,优质资产不断增加,存量资产不再闲置,资源得到高效配置,经济健康运行就有了保障。近年来,青海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积极服务全国大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存量资产。新时代以来,青海抢抓机遇,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做优增量奠定了良好基础。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拓宽视野、打开思路,既要立足国家所需、青海所能,推进战略性产业基地、物资储备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融入和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以新质生产力带动做优增量,也要统筹加强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用足用好国家支持政策,科学分类、精准置换存量隐性债务,通过盘活存量带动增量,使存量与增量保持良性循环和动态平衡,全面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为经济健康运行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
五、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根基
经济发展是质量和总量的有机统一。不能离开总量谈质量,没有一定的总量,质量就没有基础;也不能离开质量谈总量,没有质量的总量,是不可持续的。提升质量,就要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等方式,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做大总量,就要充分利用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保持经济发展速度的稳定和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大。经济发展既要有质量的提升,又要有总量的扩大,才能夯实国计民生的物质基础。虽然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性有所增加,但总体来看,青海经济仍在高质量轨道上稳步前进。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既要围绕产业“四地”、绿色算力、高原康养等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人工智能+”“数据要素×”行动,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以标准提升、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持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也要始终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不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参与市场竞争,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持续做大总量,使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拥有更为雄厚的物质根基。
统筹的目的是兼顾,就是要善于从全局看问题,平衡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方面的关系,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五个“必须统筹”既为当下应对挑战、推动经济持续向好指明“着力点”,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金钥匙”。实践表明,将五个“必须统筹”系统理解、综合运用,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就能变被动为主动,于变局中开新局。我们要坚持将五个“必须统筹”贯穿于青海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海实践。
(作者单位均为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