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22:27:00
四月的水城,风和日丽,繁花似锦。
电商直播间烟火升腾,“水城三锅”裹着方言热浪出山;水城经开区熔炉吞吐,海外订单飞越山海;智能采掘设备深掘千米,发耳煤业锻造循环经济链条……
这座从煤海深处涅槃,于凉都云端起舞的城市,正以“工业强基、农业提质、投资赋能、城镇焕新、消费升级、文旅铸魂”为笔,饱蘸高质量发展之墨,锚定错位发展、串珠成链,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书写“质量与速度齐升、生态共发展一色”的县域经济新篇章,展现康养水城新风采。
城镇,是水城区经济发展的“新空间”。
春寒料峭处,阿戛镇亮岩小学的教室里却暖意融融如春晖,新安装的空气能取暖设备让室温恒定在19摄氏度,孩子们琅琅清脆的读书声穿过温暖的教室,与20公里外双水城区第四小学的智慧课堂直播声同步交织在一起。
聂康 摄
这温暖与智慧交融的场景,正是水城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脚。2024年,这座重点帮扶县以基础设施互联、公共服务共享、发展要素互通为路径,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深度耦合,“康养水城”正迸发出更强发展活力。
去年,水城区拿出460多万真金白银,全区7所高寒山区学校同步启动“暖冬工程”。坪寨乡的孩子们再不用边跺脚边写字,盐井小学的孟伽羽摸着恒温调控的暖气片说:“以前冻得字都歪歪扭扭,现在作业本上的‘优’变多了!”
聂康 摄
更暖人心的是教育均衡的“阳光工程”——在全省率先启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把好老师“送”进花戛磋播小学等97个集团化办学点;水城职校与本地企业共建“智能采矿”等特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95%以上。水城职校毕业的勺米镇范家寨村村民王华现在成了矿上技术员,月薪6000多元,“收入稳定,比在浙江打工多挣1000元,照顾老人也能搭把手。”
此外,交通网络的“大手术”也在打通城乡“任督二脉”。纳晴高速正式通车后,猴场乡的猕猴桃清晨采摘分拣,中午就能新鲜地躺在成都超市货架上。猴场乡目前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20000亩左右,“今后,这里的猕猴桃到处都能销。”看准市场前景的猕猴桃种植户黄继永盘算着今年将扩大猕猴桃种植面积。
聂康 摄
米箩镇的布依族绣娘们更会算账,蜡染制品搭上快递快车,通过“客货邮”物流中心,三天就能发到北上广深,去年光是电商订单就多了四成。这个智慧物流中心,每小时能分拣7000件包裹,上午送村民进城玩耍,下午捎回网购家电。
而在红桥东路的综合能源站,新能源重卡正在“换电加油站”快速补给,这些“绿巨人”满载煤炭驶向铁路货场,多式联运使物流成本下降18%,煤炭、茶叶、精品水果等资源,正转化为“培育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动能。
聂康 摄
住房保障的“民生答卷”写得格外用心。半山花园小区里,去年搬进新房的李茹敏老人正在阳台浇花:“住了半辈子危房,没想到老了还能赶上电梯房,晚年生活幸福不得了!”去年,全区420套“保交房”如期交付,2458套危旧房改造。今年,“四房联动”机制将盘活存量房产,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
水利工程的“毛细血管”也在悄悄改写乡村命运。梁家沟水库工程规模为Ⅴ等小(2)型水利工程,水库建成投入使用后可向下游的玉舍镇兴隆村、前进村、新发村、青松村4个村15293人供水,解决水库下游494亩耕地用水。前进村的草莓种植户尹德发说:“以后用水更方便,草莓能提前一个星期上市。”
聂康 摄
城乡融合的“化学反应”在野玉海景区格外活跃。野玉海城乡公交线路正式开通后,玉舍雪山雪场日均接待量突破万人次。山脚下的“候客·常和居”民宿老板马武德说:“去年我们改造新建上百套房间,客人上午滑雪、下午体验蜡染、晚上参与篝火晚会,返程时后备箱塞满土特产,全年营业额突破100万元。”
水城区走出了一条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子,这里智慧城市的便利与乡村的宁静和谐共存,县城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支点。随着屏兴高速启动建设、乌蒙大道延伸到明硐湖畔,乡亲们算得清惠民账:392公里农村安防工程筑牢出行安全,安盘高速即将打开成渝经济圈的大门。通过修路架桥的“硬功夫”、优化服务的“软实力”、共享发展成果的“暖举措”,实实在在提升着百姓的生活质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勇勇
编辑 鲁媛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