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0:12:00
寿光融媒讯(记者 孙欣)3月27日上午,寿光市文化馆三楼培训厅内传出悠扬的钢琴声,推开大门,55岁的张春燕正带领70余名学员伴着琴声进行发声练习,她的声音清亮有力:“来,抬头挺胸,想象自己是一棵向上生长的大树……”培训厅里的学员们站成几排,张着嘴巴,整整齐齐地练习发音。学员中,既有银发老者,也有稚气孩童,整齐的发音与窗外的春鸟和鸣。这幕寻常的教学场景,张春燕已经坚持了33个春秋。
义务教学33年
让音乐成为百姓生活的光
时针回拨至1992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张春燕来到寿光市文化馆从事群众文化辅导工作。“那时候,寿光市的文化氛围已经非常浓厚,群众学习文化艺术的热情高涨。”她说。
为了提升自身的文化艺术水平,她自费外出学习,并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群众文化辅导工作。春节群众文艺表演、节目的辅导跟评审,元宵节大型街头彩车队伍巡游及花灯评比,庄户剧团大赛的组织、评审,群众才艺大奖赛的组织、辅导及评审……在各类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都少不了张春燕专心辅导的身影。此外,她还经常走进社区、村庄、企业辅导群众演唱或表演,为我市发现、选拔、培养了大批文艺人才。
2016年9月,寿光市文化馆组织的“跟我学艺术”公益文化艺术培训班招生,一次性设置了声乐、舞蹈、书法等多个艺术课堂。招生通知一发出,立刻吸引了各行各业的文艺爱好者报名。期间,张春燕担任声乐课堂的教师。每次有课程安排,她都会提前备课,准备好不同歌曲的时代背景、故事情节、发声方法、歌唱风格等信息,便于学员理解、掌握歌曲。课堂开始前,她还会早早出现在培训厅,从基础乐理到声乐技巧,从民族唱法到流行歌曲,认真地将声乐知识一一教授给学员,将公益课堂打磨成群众口口相传的“音乐氧吧”。
“张老师的课像有‘魔法’,让我们学起来既专注又投入,在不知不觉中就能唱出优美的歌曲。”65岁的王大妈兴奋地说,她从年轻时候就热爱唱歌,但因为一直没有遇到合适的老师,始终摸不到唱歌的“门道”。自从报名公益文化艺术班后,经过半年系统训练,如今已能在社区文艺会演中领唱《茉莉花》。在张春燕的学员中,有王大妈这样“成才”经历的学员不在少数。
让更多群众走进音乐世界
感受音乐魅力
在张春燕的办公桌上,一本厚厚的笔记本格外醒目。翻开内页,密密麻麻记录着她的备课内容和每位学员的特点:“张姐音准需强化,适合用吹纸条练气息……”“小陈音色清透,可试唱《芦花》……”为了便于学员们掌握相关音乐知识,针对不同年龄、职业的学员,她自编自写通俗易懂的课堂内容,把专业术语转化成“闻花香”“数枣子”等生活化比喻,既接地气,又便于记忆。课堂上,张春燕关注每一个学员的学习状态。有的学员报名后,因为身体抱恙不能按时参加培训,心中很是着急,张春燕就把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制作成视频,下课后发到微信群里,确保每一位学员都不会落下课程;去年春节前,得知几位志愿者想为敬老院的老人们录制拜年歌曲,她主动延长课时、加班指导,帮助几位志愿者顺利完成了为老人送祝福的心愿。
除了课堂教学,她还经常进社区、村庄,教音乐爱好者们识谱,或跟志愿者们一起到敬老院、社会福利中心进行演出。多年来,张春燕的公益之行惠及群众近10万人次。“张老师教会我们的不只是唱歌,还有对生活的热爱。她让我们相信,平凡的生活里永远飘扬着动人的旋律。”一学员代表在结业典礼上动情地说。
因为工作表现突出,张春燕多次获得嘉奖。1994年,她在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的“银通杯”歌舞厅、卡拉OK歌手、主持人业务技能比赛中荣获“双十佳”歌手称号;2009年,获潍坊市文化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1995年,获潍坊市第二届“企业之声”文艺大赛二等奖……
公益课堂教学、下乡辅导、演出排练……已近退休年龄的张春燕工作日程表依旧排满。她说,在退休前,她会站好最后一班岗,并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和完善群众文化艺术公益培训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帮助更多人走进音乐世界,感受音乐魅力,提升音乐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