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红色家风 常读常新——读《董必武家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10:45:00    

《董必武家书》董必武 著 董绍壬 编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家风建设,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老一辈革命家的家书中,既可以读到他们的家庭故事,也可以了解他们涵育美德的红色家风。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与后人总结归纳的家风特征相比较,家书最能反映一个家庭的风气。读《董必武家书》,可感知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自参加革命以来,始终不忘初心,虽身居要职,但一生遵从朴诚勇毅的家训,坚守清廉齐家之道。其家风,可以归结为几个方面。

一是严守“打倒特权思想”的纪律。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董必武经常收到亲友来信,希望在北京任职的他能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时年7月,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的董必武回信给侄子董良埙,声明党员必须恪守党的政治纪律。在信中,他直言,特权思想与党的纪律相悖,革命的目的是要打倒特权,而不是要享受特权。他认为,行政工作是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做官。他反复告诫家人,凭借个人力量,以介绍方式去找工作,是违反中央政策的。这些劝诫,反映了老一辈共产党人对封建社会宗法观念的抵制,打破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封妻荫子”等思想,也杜绝了家庭中不正之风的滋长。

二是锤炼“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的党性。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董必武正在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的制定工作。1952年5月,董必武写信给在湖北省茶叶公司工作的堂侄董良新,鼓励他要争取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并指出一名共产党员最基本的党性就是“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在对初心使命的坚守中实现个人梦想。同时,董必武认为,作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还要不断学习进步,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切忌骄傲自满,因为自满是进步最大的障碍。董必武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家人,激励他们到党和国家需要的地方干事创业、锤炼党性。

三是倡导“与人民群众紧密结合”的作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953年12月,正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键时期,建立一套符合社会主义原则的人民司法体系尤为重要。彼时,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政治法律委员会主任的董必武正承担相关工作。董必武在写给外甥王俊山请求调转工作的拒绝信中强调,要端正工作态度,他说:“人民大众的利益问题解决了,革命者个人利益的问题也就在其中解决了。”除了这封拒信外,“甘为民仆耻为官”是董必武的名言,他始终认为共产党员要做人民的“配角”,永远为人民“跑龙套”,只有走“与人民群众紧密结合”的道路,党和国家事业才能长盛不衰。

董必武的嘱托和期盼,为子女等亲属设立了严守党纪的家规“底线”、涵养执政为公的党性“高线”以及“与人民紧密联系”的工作“路线”。见微知著,董老廉洁齐家、不徇私情、以身作则的红色家风,是无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作风优良的生动写照,是党取信于民的历史经验,亦是党勇于进行自我革命的榜样。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绵绵发力,方能久久为功。家风建设是党历经百年依然风华正茂的宝贵经验,也是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有力抓手。新的时代,应进一步赓续老一辈革命家清廉齐家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从这个层面来看,《董必武家书》等记述中国共产党人齐家智慧的书籍,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磨灭光彩,而将随着时代的推进,常读常新。

(作者:田 雨,系海南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副教授)

来源: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
红色家风 常读常新——读《董必武家书》
2025-05-08 10:45:00
英伟达的东亚文化
2025-05-04 20:00:00
聚青春之力 绘发展华章——怀化共青团服务青年发展工作综述
2025-05-04 07:33:00
那些“闪闪发光”的司法行政人
2025-05-04 00:38:00
【金昌城乡融合进行时】永昌县:一个平台织就万家幸福网
2025-05-03 19: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