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让残障人士生活“无碍”,需要更“有爱”的环境|电讯评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9 10:49:00    

来源:5月19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刘惟真

近年来,各地助残设施与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整体上更加完善,政策不断细化、优化,社会各界对残疾人民生保障体系的重视程度也明显提升。有的地区上线了视障版、轮椅版“无障碍地图”,有的地区开通、升级了政务服务网站及App的无障碍模式,还有的地区将无障碍环境建设提升到“无障碍城市”建设层面,这些举措受到了广泛的社会好评。

  五月十七日,在湖北省武昌站,民警和铁路工作人员帮助行动不便的旅客出站。五月十八日全国助残日,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助残日活动。新华社发(赵军摄)

持续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正在让城市变得“更有温度”。看似寻常的“一小步”,对残障人士来说,却是融入社会生活的“一大步”。不过,要让无障碍环境真正实现在“无碍”中见“有爱”,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得更精细、更扎实。

从残障人士的视角出发,无障碍环境建设仍然存在“卡点”——有的电梯间不够宽敞,乘坐轮椅进出电梯时处处碰壁;有的超市门外设置了阻拦购物车的矮护栏,坐在轮椅上不得不绕行一大圈。盲道被车辆侵占,无障碍洗手台太高,导盲犬进入公共场所受阻……这些可能遭遇的难题,让不少残障人士对走出家门“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无障碍”不止于物质环境,也包括信息环境。随着技术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与手段越来越多,但盲文读物、有声读物、手语翻译、无障碍版出行导航及药品说明书等公共服务仍然是稀缺产品。无法平等融入信息环境,不仅影响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难免对其就业竞争力造成损害,甚至容易使他们与社会产生疏离感、割裂感。

更好保障残疾人权益,建设更“有爱”的环境,需要我们聚焦政策落地实效,只有“软硬兼施”打通“最后一公里”,才能更好消除残疾人融入社会的壁垒:一方面,全社会需要发挥合力,做好无障碍环境建设这项基础工作,让无障碍设施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无障碍环境得到更好维护;另一方面,也要构建畅通的信息无障碍环境、打造好“数字盲道”,用新技术为无障碍数字文化服务赋能。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要解决残障人士的急难愁盼问题,更需要沉下心来换位思考、调查实践。走进一线,对无障碍环境建设进行体验调研,才能推出更多接地气、有温度的好政策,真正把扶残助残工作办到残障人士心坎上,建起“无碍”且“有爱”的社会环境。


来源:新华社

编辑:胡梦莹

编审:赵宗杰

终审:刘畅

总监制:肇慧茹

相关文章
让残障人士生活“无碍”,需要更“有爱”的环境|电讯评论
2025-05-19 10:49:00
迪奥中国客户信息遭泄露,官方回应:已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2025-05-14 02:12:00
警惕“全网最低价”等宣传,直播带货消费提示来了
2025-05-11 18:08:00
部分银行一季度收入利润负增长,为何股价又创新高?|市场观察
2025-05-09 16:49:00
玉门:厚植金融沃土 擦亮营商环境“金口碑”
2025-05-08 16: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