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海南周刊 | 宋代名札凝茶香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0:39:00    

■ 李玉萍

进入4月初,万物吐绿,从东海之滨的福建福鼎,到金沙江畔的四川盐边,再到位于海南岛腹地的五指山,我国南方茶叶产区处处可见人们采春茶的场景。

作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茶不仅在现代人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是不少古代文人墨客的心头好。在古代书法家的斗室中,茶香常与墨韵交织。宋代文人尤擅以茶入书,将煎茶、赠茶、品茶等雅事化作纸上烟云。苏轼寄团茶以慰友,蔡襄赞茶饼如怀璧,薛绍彭携好茶“密云”“小龙团”赴约。通过欣赏他们留下来的墨宝,我们可以跨越时空体悟宋代士大夫的生活品位和对茶的喜爱。

《东坡品茶图》。刘运良 绘

《一夜帖》

苏轼寄团茶致歉

元丰五年(1082年)的一天,谪居黄州的苏轼在雪堂烹茶写信,《一夜帖》就此诞生。这是一封写给朋友陈慥(字季常)的信,又被称作“致季常尺牍”。信中言及友人索要的画作被另一位朋友借去临摹了,苏轼恳请陈慥代为解释此事,并附赠“团茶一饼”以表歉意。此信看似在处理俗务,实为宋代文人“以物载情”的典型事例——送团茶不仅是赔礼,也是在和好友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据史料记载,宋代的龙凤团茶,需经蒸青、榨汁、研膏、压模等十二道工序方可制成,风靡一时。苏轼寄出书信附赠团茶,既表达了自己的歉意,亦暗含“君子之交淡如水,清茶一盏胜千言”的深意。

苏轼《一夜帖》。

《一夜帖》是行书作品,仅7行60多字,却因苏轼的率性用笔成为书法史上的“神来之作”。此帖字形丰腴多肉,却无臃肿之态,所谓“肥不露肉,遒劲茂丽”;行笔如茶汤注盏,自然流畅;起笔沉稳,收锋轻盈。起首“一夜”二字墨色浓重,似茶汤初煎时的沸腾之态;至“方悟半月前”则笔势渐轻,如茶烟袅袅,轻盈婉转;细观“团茶”二字,用笔凝重,墨色由浓转淡,恰似茶汤初沸时的雾气升腾;“纳去也”三字牵丝连带,如分茶时汤纹勾连。有后人评价说,苏轼这种“以书喻茶”的笔法,与其“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诗意相通,将物质之茶升华为精神之饮。

在黄州的日子里,苏轼开始以“东坡居士”自号,建房栽树,耕田酿酒,在困顿中探寻心灵超脱之法。《一夜帖》正是他在逆境中书写留下的珍品,它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正在努力调整身心状态的东坡:以茶平复焦虑,以墨疏导情绪,在精神层面寻找出路。苏轼以茶代礼,既显处世之圆融,亦见其于逆境中自寻生趣的智慧。

《思咏帖》

蔡襄赞茶饼如怀璧

皇祐三年(1051年),蔡襄自杭州赴汴京,临行写信给好友冯京(北宋大臣,字当世),并赠送团茶和茶具,以表心意。这封信后世称为《思咏帖》。信札介绍了蔡襄在杭州两个月酣游畅饮的经历,末句为“大饼极珍物,青瓯微粗,临行匆匆致意,不周悉”(注:“大饼”指当时的贡茶大龙团,青瓯指浙江龙泉产的青瓷茶碗),蔡襄以贡茶“大龙团”、龙泉青瓷茶碗相赠,尽显文人雅士的品味及蔡襄对朋友的一片心意。从信札看,当时的文人日常品茶,所用的茶器多为青瓷。

蔡襄《思咏帖》。

《思咏帖》为行草书法作品,共10行100多字。字字独立而笔意相连,用笔虚灵生动,精妙雅妍,充分体现了蔡襄对“二王”书法技艺的继承和创新。此帖用笔如制茶般讲究,起笔如炙茶、碾茶般果断,转折如“注汤击拂”般精准,横画似茶饼石模压纹,竖画如茶碾钢槽刻痕。全帖法度严谨,又不失灵动,结体稳重有序,行距疏可走马,字距密不容针,文字错落有致,宛如茶席间主客的进退揖让,很有章法。细看“襄得足下书”五字,起笔轻盈,如用茶匙量取茶末;“剧醉”二字笔势放纵,似茶酣时的逸兴遄飞;“大饼”二字用了浓墨,墨色枯润交替,仿佛在有意强调贡茶之贵;“青瓯微粗”四字飞白渐显,仿佛在展现青瓷的质拙之美。有后人评价说,蔡襄在《思咏帖》中“以书拟茶”,展现了其深厚的书法功力。该帖虽通篇未出现“茶”字、“茗”字,但勾勒的人物形象、描写的烟火茗事,呼之欲出。

蔡襄是“宋四家”之一,其书风承继晋唐之韵。他诸体兼善,尤精楷、行,被誉为“宋代楷书第一人”。北宋欧阳修称其“独步当世,笔有师法”。元代赵孟頫更以“端严而不刻,温厚而不犯”概括其书风精髓,足见蔡襄以古为新、法古开今的书法造诣,于宋代尚意书风中独树一帜。难怪黄庭坚称蔡襄为“翰墨之豪杰”。

《召饭帖》

薛绍彭携茶赴宴

《召饭帖》是北宋书法家薛绍彭写给一位好友的信札,信的内容只有寥寥数语,主要目的是邀好友一起赴宴。文字大意为:米芾请吃饭,你也一起去吧。我偶得“密云”“小龙团”茶,带去给大家品尝。我收藏的那件晋人书法作品,也一并带上,还有黄筌的那幅竹雀图,这回也带给你们看看。记得喊上巨济,让他千万不要推辞。薛绍彭此札虽短,却点到了宋代茶文化的精髓。“密云”“小龙团”皆为北宋名茶中的翘楚。“密云”产自建州(今福建省建瓯市),于元祐年间成为哲宗赐赏臣子之品,一时声誉极盛。文中提到薛绍彭珍藏了晋人书帖和黄筌竹雀图,并打算带着赴宴,反映出他与米芾皆有收藏书画的爱好。由此,我们可以大胆猜测:薛、米二人经常交流切磋,是艺术领域的知己。信末所言“不可使辞”的巨济,是指北宋画家刘泾(字巨济),他乃苏轼、米芾之挚友,擅长创作竹、石等主题的书画作品。

薛绍彭《召饭帖》。

从书法风格看,《召饭帖》的显著特点是简淡高古。该帖结体疏朗,用笔含蓄,字距宽裕,文字排列如茶席布器;尤为精妙的是“密云”二字,横画如茶笼透气,竖画似茶筅(调茶工具)立雪;“当携往”三字,笔势飞扬如持茶筅击拂,将对赴约的期待化作纸上的雀跃。

陕西人薛绍彭,是北宋书法大家,擅长行、草、正三体,与米芾齐名,人称“米薛”。他出生于书画世家,家族收藏颇丰。虽饱读诗书,但他对出仕兴趣不大,一生醉心书画收藏。与苏轼的丰腴、蔡襄的灵动不同,薛绍彭的书法更重“古意”,常以简淡之笔抒写日常,将琐碎之事提升为审美意象。

欣赏完这些与茶有关的书法作品,我们不妨也泡一壶春茶,然后铺纸研墨,闻着茶香重书一帖——因为千年前那抹茶韵,一直流淌在我们的文化血脉里,从未散去。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

相关文章
“甲亢哥”与大张伟见面,一夜涨粉超50万
2025-04-08 11:37:00
真悬!北京79岁老人,家中烟感报警,消防员联系不上他……
2025-04-07 13:55:00
海南周刊 | 宋代名札凝茶香
2025-04-07 10:39:00
借助“科技画笔”,河南开封让《清明上河图》“动”起来
2025-04-04 17: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