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22:31:00
4月8日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在2025年“爱鸟周”期间,腾冲北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邀请了一批特殊的“小客人”——周边学校的学生到保护区开展生态实践活动。孩子们通过望远镜观察白鹭捕食,聆听紫水鸡鸣唱等方式,在参观中学习鸟类保护知识,用实际行动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组织孩子们到北海湿地参观只是保护区护鸟行动的一环。”腾冲北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副局长张蔚介绍:“保护区以‘爱鸟周’为契机,创新构建了‘宣教+巡护+执法+研学’四位一体的保护体系,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爱鸟周”期间,北海湿地保护区工作人员深入周边集市及湿地景区开展生态保护宣传教育活动。“今天来到集市,保护区工作人员就给我发放护鸟爱鸟的宣传资料,普及鸟类等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生态知识,现场还有科普展板。”当地村民杜平说道。据了解,活动期间,累计发放宣传手册2000余份,覆盖周边群众及游客超4000人次。
自越冬期以来,北海湿地保护区采用“人防+技防”模式,强化日常巡护与动态监测。结合红外相机、无人机、视频监控等设备构建“空水地”立体监测体系,组织巡护人员每日开展网格化巡护巡查,重点加强候鸟越冬地、停歇地、迁飞通道以及野生动物聚集地、繁殖地管护力度,及时排查安全隐患。腾冲北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资源管理科科长邵一钦说:“截至目前,北海湿地保护区累计开展巡林巡湖300余人次,监测记录野生动物活动数据200余条,清理非法捕捞网具50余件,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为鸟类营造了安全、稳定的栖息环境。”
此外,北海湿地保护区还组织执法力量对湿地周边集市、农家乐及快递服务站等重点场所进行全面排查,严厉打击非法猎捕、交易、食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累计检查经营场所20余家,签订《保护野生动植物承诺书》30余份,切实消除非法经营野生动物行为滋生土壤。保护区同时发挥自然教育基地作用,在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和“爱鸟周”期间组织周边学校师生开展生态实践活动,累计接待学生群体200余人次,开展专题讲座2场次。
通过系统化保护举措,北海湿地的越冬候鸟种群数量同比增长39%,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连续5年稳定栖息越冬,生物多样性家底愈发厚实,全面提升了候鸟迁飞通道生态安全保障能力,筑牢了生态安全屏障。
开屏新闻记者 崔敏 通讯员 杨焱淼 康都 邵一钦 摄影报道
一审 高伟
责任编辑 易科彦
责任校对 何丹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