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6 04:20:42
在德江县泉口镇,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正开展得如火如荼,通过创新实施 “一组四谈” 工作法,奏响了一曲社会平安稳定的和谐乐章,生动践行着新时代“枫桥经验”,展现了党建引领下群防群治的强大和谐力量。
干部组织,居中调解搭平台。泉口镇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由镇党委牵头,组建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小组,吸纳各村(社区)老党员、乡贤能人、法律顾问等组建“红色调解队”。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村民议事调解室,这些调解室不仅是解决纠纷的场所,更是党群关系的“连心桥”,为群众提供了一个有温度、有保障的矛盾化解平台,让群众化解矛盾更加舒心,群众更加相信组织、依靠组织。
个别交谈,精准把脉问好诊。在矛盾纠纷排查中,泉口镇的党员干部主动亮身份、作表率,积极投身调解一线,将调解阵地前移至田间地头、农家院落,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与当事人进行个别交谈。面对家庭琐事、邻里纠纷等复杂问题,干部们耐心倾听、细心引导。在一次邻里占道纠纷中,调解干部单独与双方沟通,了解到一方因占用过道影响另一方走路的事情而发生矛盾。通过这种一对一的深入交流,干部精准把握矛盾根源,梳理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为后续调解奠定坚实基础,真正做到精准把脉问好诊。
集中互谈,梳理纠纷明症结。针对个别交谈收集到的问题,泉口镇组织矛盾相关方进行集中互谈。在集中互谈中,大家各抒己见,将矛盾的来龙去脉和各方诉求清晰呈现。在处理一起林地边界和生态林补贴划分纠纷时,涉及的十多户村民在集中互谈中,把各自对林地的所属权和生态林补贴资金划分的看法摆到桌面上。调解干部在其中梳理关键信息,明确争议焦点,让复杂的矛盾纠纷变得条理清晰,避免了因信息不畅导致的矛盾升级,快速有效化解了十多年的多方林地归属矛盾。
多方会谈,聚焦矛盾关键点。对于涉及多个部门、多种利益群体的复杂矛盾,泉口镇开启多方会谈模式。整合司法、公安、国土、民政等部门力量,同时邀请村里德高望重的乡贤能人、村民代表参与。在农村债务纠纷引发的邻里打架斗殴矛盾调解中,责任领导组织引导调解方向,司法部门讲解债务债权法规,公安部门维护现场秩序,乡贤凭借熟悉乡情的优势做通群众思想工作。各方围绕矛盾关键点,求同弃异、共同发力,形成了强大的调解合力,实现了互相理解、共赴团结的愿望,体现了群防群治的工作理念。
收官促谈,畅通民心化民怨。调解结束并非终点,握手言和才是目的,泉口镇非常注重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收官促谈。在矛盾双方达成调解意见后,及时组织明确调解协议并签署盖印,让矛盾得到快速化解,群众内心得到及时慰藉。调解干部还定期回访当事人,了解调解协议执行情况,询问群众对调解结果的满意度。对于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对仍有怨言的群众再次耐心沟通疏导。通过这种闭环式的调解流程,确保矛盾纠纷得到彻底化解,真正畅通民心、消除民怨,切实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群众期盼的幸福和谐。
德江县泉口镇党政办 供稿
一审 田勇
二审 杨聪
三审 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