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广西抗旱一线丨遭遇64年来最少降水,甘蔗减产、“糖都”突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1 12:02:00    

海报新闻记者 文露漪 首席记者 张海振 广西崇左报道

近日,广西多地出现的严重旱情牵动人心。作为“中国糖都”、并以“德天跨国瀑布”出名的广西崇左市在此次旱情中受到舆论关注。

往年,在崇左,光靠自然降雨就足够提供甘蔗生长所需的全部水分。但在今年年初,依靠自然的模式失效了。60年一遇的大旱下,崇左的多条河流水位下降,崇左大桥的桥墩底座都露了出来,200米宽的德天瀑布严重“缩水”,当地数百万亩甘蔗也在“喊渴”。

4月28日至30日,海报新闻记者走访了崇左市多个区县,见证了这座西南小城在60年一遇旱情中的突围。

64年来最少降水

崇左,一个有着204.61万常住人口的西南边境城市,曾因作为知名电视剧《花千骨》的拍摄地之一而闻名。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崇左市还有着“中国糖都”的美称,崇左的糖料蔗和食糖总产量约占全国的1/5,且已连续21个榨季位居全国各地级市之首。

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崇左全市甘蔗种植面积达411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52.1%,甘蔗产量2564.2万吨,占广西全区的35.5%,崇左人均甘蔗产量超1万公斤。2023/2024年制糖期,崇左原料蔗入榨量1725.1万吨,全市蔗农售蔗直接收入约100亿元。到了2024年,崇左的糖料蔗种植面积达408.91万亩、良种覆盖率达99%以上。

往年,种甘蔗并不需要人工浇水。新的甘蔗种苗从春节后种下,会经历广西极度潮湿、可能长达半个月的“回南天”,以及往往多雨的清明时节。但是今年,雨水消失了。“今年回南天勉强能有一天,清明节也没下雨。”崇左人张大哥回忆。

2024年11月以来,广西全区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近七成,为1961年来同期最少。据广西壮族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消息,4月17日监测显示,广西气象干旱面积97.5%,其中特旱面积为68.7%。

“糖都”崇左也是此次旱情的重灾区,在崇左,甘蔗是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崇左蔗农种植的用于制糖的糖料甘蔗一年只能收获一次,每年十月甘蔗成熟后,种植户会从收获的甘蔗中留出一部分、切成小节供来年春天种植。种下的甘蔗种苗如果养护得当可以连续生长4~5年,连续多年生长的种苗被称为“宿根”。4月28日,海报新闻记者在崇左市江州区岜板屯看到,屯内1000多亩耕地绝大多数都种上了甘蔗。

50多岁的蔗农刘五(化名)已经种了二十多年甘蔗。“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干旱,往年甘蔗种下后基本不需要浇水,今年极少下雨,2月我们重新翻地种下种苗后已经浇了两次水。”刘五说。

刘五家地里的蔗苗稀疏

记者在刘五今年新种的甘蔗地看到,地里甘蔗苗高的约三十公分,矮的只有十公分。挖开地表能见到一根根紧密排布的种苗,然而实际发芽的蔗苗十分稀疏。往年刘五一亩地能收约5吨甘蔗,他预计,今年自家地里甘蔗产量将减半。记者询问崇左江州区、扶绥县、龙州县、大新县等地多位蔗农,他们预计,今年甘蔗至少将减产2成。

在网络上,“崇左旱情”还因德天瀑布“缩水”引起关注。4月30日,记者来到德天瀑布看到,只见原本200米宽瀑布宽度锐减一半,往日上方飞流直下的“银河”如今变成细流,中越界河归春河河道中央也露出大片滩石。

4月30日的德天瀑布

在瀑布旁撑竹筏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期德天瀑布水量受上游越南是否放水影响较大,4月29日、30日上游均未放水,因此瀑布水量较少。“去年五一前一个星期景区人就很多了,今年可能是水少,游客没那么多。有些旅行社也不敢接德天瀑布的团,怕游客看到水量少投诉。”该工作人员透露。

对于个别游客对瀑布水量提出质疑和不满,德天跨国瀑布景区回应:“瀑布是自然景观我们无法人工控制,景区目前没有针对此情况的退票措施,但景区公众号、小程序上有瀑布枯水季提醒。”

政府、糖企和蔗农齐心找水、补苗

旱情之下,当地政府、糖企和蔗农最近几个月一直在群策群力抗旱、找水。据广西日报报道,截至4月22日,广西全区累计启用抗旱井2.7万多口,使用抽水设备超过26万台(套);开展地面增雨作业超过1000次,增加有效降水约8.3亿吨。

针对高温干旱天气,崇左市印发了《关于抗旱保春耕工作的通知》,组织农业技术员及时深入村屯、田间地头对旱情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受灾情况,发动和指导群众采取多项措施抗旱保春耕。“旱情发生以来,崇左市构建‘财政+企业+社会’协同投入机制,累计筹措抗旱资金5747万元,其中引导中粮、东亚、湘桂、南华等糖企累计投入2789万元,用于抗旱设施维修、抽水设备购置、打井等,切实做好农业抗旱保春耕工作。”崇左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崇左当地多家糖企也提供了抗旱助农补贴,据崇左新闻网4月22日报道,广西扶南东亚糖业有限公司配合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了送抽水柴油到田间地头、发放抗旱滴管与打井抗旱补贴等措施,做好抗旱保苗工作,截至目前,投入甘蔗种植抗旱补贴近600万元。

中粮崇左江州糖业有限公司联系种苗资源,动员农户积极补苗,新植地块补贴每亩50元,目前已发放补贴款50余万元。宁明东亚糖业有限公司积极行动,挖便民蓄水池5个,新建抗旱取水点8个,配备8台免费柴油抽水机,提供免费柴油进行抽水,还为种植大户安排抗旱服务车到地头喷淋。

在崇左的江州区岜板屯内大面积种植甘蔗的承包商因采用“滴灌”技术,甘蔗长势较好。而村民很多人家中种植甘蔗面积只有二三十亩,很少人用得上滴灌技术,好在村内有一处连接地下河的洞口,今年岜板屯和附近村屯的个体种植户都从这里抽水浇地。

岜板屯的地下水洞口

4月29日,记者走进崇左的扶绥县东罗镇客兰村,许多村民家门口都停着水罐车,车上水罐小的只能装2吨水,大的能装6吨。

“村里很多水罐是今年刚买的。”该村蔗农韦大叔告诉记者。为了浇地,他需要开着水罐车去3公里外的抽水井打水,再来到田里用柴油机浇灌,一车五六吨的水要花10元。“水费不算贵,主要是抽水浇水用的柴油花费较多。”韦大叔介绍。

在崇左大新县桃城镇黎明村贵明屯,因为旱情,屯内连生活用水都一度告急。为了找水,屯内打了口井,但井水混浊难以供生活使用。好在,了解到当地难题,崇左市消防救援支队安排了消防车为村民供水。生活用水解决后,村内蔗农四处找水浇地。“有的去河边,有的去水库,有的就用村里混浊的井水。”贵明屯蔗农卢大爷说。

旱情里,忙碌的除了蔗农还有打井人。王勇(化名)在崇左开了8年打井公司,今年是最忙的一年。他的公司有5台打井机械,20名打井队员,仅4月里他们就打了几十口井。王勇介绍,一口每小时出水量20吨-30吨的井可以浇灌约200亩甘蔗地,打井花费3万至4万余元。“打一口井需要一天半时间,现在打井要排队三到五天。”王勇说。

4月30日,当地一家糖企工作人员告诉海报新闻记者,他们今年向蔗农提供了打井补贴,蔗农所打灌溉井出水量达到每小时23吨以上、携带打井公司出具的明细材料就可以向糖企申请补贴,补贴金额最高两万多元。

多次降雨后,蔗田已开始“解渴”

实际上,4月22日后,“八个月没下过像样的雨”的崇左已出现多次不同程度的降雨。虽然雨量不大、时长不长,也没能彻底解决干旱问题,但这段时间的降雨开始让崇左的甘蔗“解渴”。

村庄旁的抽水井

4月29日,记者在崇左东罗镇观察到,当地村庄附近有多个付费抽水井,目前抽水点附近已无排队情况。附近蔗农介绍,此前旱情严重时每天清晨四五点就有人去排队抽水,到了中午12点水井存水就已经被抽干,大家只能晚上再来抽水,经过这几日降雨,崇左旱情有所缓解,抽水的人也少了。

在东罗镇,不少种植户采用套种西瓜的方式种植甘蔗。一位种植户介绍,今年遭旱情甘蔗产量下降,但甘蔗地里的黑美人西瓜已经可以收获,预计每亩地能收获数千斤西瓜。

对于崇左的蔗农来说,因当地甘蔗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完备、技术成熟,种甘蔗仍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即使今年可能收入锐减,蔗农刘五还是决定明年接着种甘蔗,“我们夫妻俩五六十岁了不好找工作,这里每个村都有收甘蔗的中转站,不用为销路发愁,收获的甘蔗一吨能卖500多元。”

4月28日上午刚下了一场短暂的小雨,刘五挖开蔗田观察种苗的存活情况,虽然土里的种苗有的已经枯烂,但仍有许多种苗冒出了拇指长的芽。“要是再有一场雨,这些冒芽的种苗可能就能破土出苗,再长高些就可以施肥,一施肥他们就窜得飞快了。”刘五一边说,一边仔细地把一节节种苗重新埋下。

4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防御处发布消息,据气象、水文部门预测,4月底前当地气象干旱将有所缓和,5月基本缓解。预计5月中旬前,广西部分地区仍存在气象干旱风险。未来一周全区主要江河天然来水量变化不大,与历年同期相比总体偏少3成以上。

4月30日晚,崇左出现强降雨

两天后,刘五盼望的大雨中如期而至——4月30日晚,崇左出现短时强降雨,豆大的雨点砸在地上,暑热明显消散。在江州区,半个小时的强降雨后,绵绵的小雨持续了整夜。

相关文章
广西抗旱一线丨遭遇64年来最少降水,甘蔗减产、“糖都”突围
2025-05-01 12:02:00
广西将新增2条高速公路!
2025-04-24 10:17:00
酒店客房预订后不可免费退订?广西出新规
2025-04-22 18:54:00
部分有编,广西这些单位正在招人!包含国企、事业单位、学校……
2025-04-19 14:04:00
“80后”孙晋,拟升正厅!曾破格提拔
2025-04-11 09: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