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何小鹏曝行业“狠话”:想害人就劝他造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5 18:24:00    

万万没想到,车圈会因为罗永浩再次热闹起来。

继李想之后,何小鹏也坐进了老罗的播客间。两个人一聊就是四个小时。聊到何小鹏都有点怀疑人生,发朋友圈吐槽:“感觉把前世今生都聊完了”。好家伙,这得聊多透啊?

图源:微博

在《罗永浩的十字路口》的预告切片里,最经典的是何小鹏说的那句:“如果你想害一个哥们,就劝他去造车吧”。这话简直不能更真实了,要不是在造车圈摸爬滚打多年,绝对说不出这么扎心的大实话。简直精准吐槽了整个行业的现状。

说实话,这几年新能源车的竞争真的太激烈了。这个月你发新车,下个月他宣布降价,后天又来一个“重新定义行业”。卷技术、卷智驾、卷续航...最后发现,最卷的还是价格。

图源:《罗永浩的十字路口》

何小鹏直言不讳地表示:在汽车这个行业,中国的淘汰赛大概还有5年时间,没有人说已经拿到“船票”了。

小雷看来,这真不是客气话,更像是经历过生死战局之后的清醒。要知道,小鹏刚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二季度营收180多亿,毛利率17%,交付量同比暴涨2.4倍,首次单季破10万台。就这,他还说淘汰赛至少还要再打五年,而且没人能说自己会是赢家。

五年,这意味着现在我们能叫得出名字的车企,五年后还能留在牌桌上的,可能一只手就数得过来。

看来造车的难也是真的难。何小鹏自己都说,现在做一款车,从研发到上市得三年,这三年里市场审美、消费者需求、竞争环境全在变,而且车造出来得卖好些年,不确定性太多了。再看现在的行业现状,跟当年造手机一样,新品牌根本挤不进去,就剩淘汰赛了。

图源:电车通摄制

那么问题来了——你都变态财富自由了,干嘛还这么拼?老罗替我们问出这个问题。

雷军造车,押上全部声誉入局;余承东嘴上说着“遥遥领先”手里疯狂推智驾;李想天天在微博长文输出......他们早就不为钱工作了,那为什么还要在造车这个“血海”里继续搏杀?

在小雷看来,他们真的相信这个赛道,值得押上全部声誉。

汽车工业一百多年了,能被记住的名字有多少?奔驰、宝马、奥迪……这些闪光的名字背后是一个时代的烙印。而现在,智能电车的时代大幕刚刚拉起,这是一个中国品牌第一次和全球巨头站在同一起跑线,甚至略有领先的赛道。

谁不想在这个时代,亲手写下一个属于中国人的名字?谁不想十年、五十年后,当人们谈起“智能汽车时代的开创者”时,第一个想到的是自己的品牌?也就这种诱惑,才值得这些早已功成名就的大佬们,心甘情愿地再次跳进这个疯狂内卷的行业。

哪怕嘴上吐槽“害人就劝他造车”,身体却很诚实:继续搞研发、扩产能、冲交付。

图源:《罗永浩的十字路口》

网友也很有意思,有人直接评论:不知道雷军、余承东看到这样的发言是不是也感同身受。别说,小雷估计这几位大佬在“造车真难”这问题上,真能坐到一桌喝杯茶。

再说回老罗。他现在聚焦AI和硬科技交叉的“十字路口”,请李想、请何小鹏,不是没有原因的。毕竟现在AI最落地、最改变大众生活的应用就是智能驾驶。车里的AI,可能是很多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伙伴”。

老罗虽然不造手机了,但对硬科技的执着没变。他给小米站过台,帮小鹏带过货,也在理想被舆论围攻时留言“感同身受”。曾经的手机圈恩怨,如今在电车这条更艰险的路上,变成了一种更高级的共鸣——他们本质上,都是相信技术、愿意押注未来的人。

对此,不知大家有什么看法?评论区聊聊。

相关文章
何小鹏曝行业“狠话”:想害人就劝他造车
2025-08-25 18:24:00
处暑丨暑热渐退 秋意渐浓
2025-08-23 20:03:00
电视剧放开40集上限!超长剧将回归?
2025-08-21 16:31:00
归来仍是少年|19岁少女的一双小白鞋!一边系着国仇家恨,一边寄着美好期许
2025-08-21 11:59:00
“北跨”热土看经开|填补国内风电行业空白 西安这家企业让硬核技术“风”生水起
2025-08-20 14: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