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11:53:00
4月23日,佛山召开环两江先行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介绍环两江建设有关情况。
水是环两江先行区的最大特色和资源优势。在做好水文章发展壮大水经济方面,接下来佛山有什么创新举措?
佛山市水务局局长赵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经过持续多年的流域治理,环两江先行区主要江河水质长期优良,内河涌水质在全市处于较优位置,建成了550公里碧道,通过配套建设的公园、驿站等设施,初步形成了水上运动、龙舟文化、文旅文创等水经济业态,具备发展水经济的文化优势、产业优势和生态优势。
三水西江江畔。/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王澍摄
接下来,将依托优质水资源、特色岸线资源和秀美滨水空间,以打造区域协调、产城融合、人文和谐的高品质岭南水乡为目标,做好水文章培育发展好水经济。
佛山将强化全域治水,提升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坚持流域治理,系统推进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水里岸上综合治理,精细治理生活园、农业园、工业园,完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确保环两江先行区水环境更重生态,水安全更增保障。持续推进江河两岸整治提升,打造樵桑联围、南铁鼎围、罗格围、齐杏联围等四个碧道环、建设约270公里碧道,设置休闲娱乐、户外运动、特色营地等节点,拉动碧道马拉松、自行车等体育赛事,为城乡休闲娱乐提供多元选择。同时,每个区每年建设至少一条绿美碧带、一个幸福河湖,推动打造思贤滘、甘竹滩省级水利风景区,塑造高品质滨水发展空间。
同时,加强统筹谋划,推动水经济绿色健康发展。在当前全力推进禅城龙湾水上运动基地(南庄)、南海丹灶金沙户外运动岛、三水白坭文创特色小镇3个水经济试点项目基础上,新增储备了16个水经济项目。后续协调相关部门强化游艇码头、水上运动、房车营地等项目布局及结构优化,结合各区资源禀赋、文化底蕴、社会需求等因素科学布局;做好桑园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开发保护和利用;部门协同建立并联审批机制,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发展水经济新业态,引导水经济向规模化、规范化、体系化发展。
佛山还将进一步探索水经济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动态储备水经济项目,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水经济发展方式,发挥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互补优势,由国资完成项目前期土地整理和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再通过市场化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和优质项目参与后期建设运营,探索水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路径,将生态“好水”变为经济“活水”。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阮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