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县域产业“一域一特色”串珠成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03:00:00    

转自:贵州日报

位于清镇市的贵州高精板带箔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

工人在威门药业生产车间忙碌。

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贵阳市等地考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贵州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要立足县域产业基础,注重分工协作,错位发展、串珠成链。

从乌当区健康医药产业集群的拔节生长,到开阳县磷化工全产业链的绿色蝶变,再到清镇市铝精深加工产业链的强势崛起,当下,贵阳贵安正以创新驱动为笔,以资源禀赋为墨,在新型工业化画卷上描绘着“一域一特色”的产业图景。

乌当区:健康医药产业集群日趋完备

3月25日,202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发布,贵州威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中药品种“金钱胆通颗粒”入选新增的28个中药成方制剂目录。截至目前,贵州仅有2个中药品种入选该目录。

威门药业位于贵州乌当健康医药产业带,是贵州省重点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在中成药、保健品和食品领域,该企业集种植、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是一家大型集团化企业,现拥有国药准字号品种20个,获得国家专利43项,其中核心发明专利38项。

作为乌当区本土企业,自成立以来,威门药业始终围绕“大力发展以中医药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的主基调,以全力打造老百姓“用得上、想得起、点着买、在家门口买得着”的品牌中药为目标,重点研发、生产、销售治疗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的中成药。目前,已打造出热淋清颗粒、金钱胆通颗粒等独家专利品种和国家医保目录品种,以及国家基药品种川芎茶调颗粒等核心产品。其中,热淋清颗粒年销量达20多亿颗。

威门药业的快速发展,是乌当区以健康医药为主导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乌当区紧抓以中成药、化学药、医疗器械三大板块构成的“两药一械”产业布局,加块健康医药产业集聚成群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区汇聚健康医药企业及关联产业企业40余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户,涉及中药材种植养殖、中医药、化学药、保健品、医用耗材等领域。

4月1日,走进乌当区国药西部医疗产业园,一边是建筑工人热火朝天地建设标准化厂房,一边是医药企业紧张有序地研发、生产药品或医疗器械,在春天里书写“奋进的故事”。

国药西部医疗产业园占地面积约547亩,共分A、B、C、D、E五大区域建设。目前,D区已建成并投用,贵阳新洋诚义齿有限公司、贵州启诚医药有限公司、贵和天诚药业等健康医药企业已签约入驻。

在贵阳新洋诚义齿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生产部经理涂小妹正组织设计人员根据口腔内部结构数据设计义齿。随后,经过打印模型、排版、切削、饰瓷、修型、上釉、抛光、质检、消毒等多道工序,才完成义齿的制作。

贵阳新洋诚义齿有限公司是贵州省首家获得义齿产品注册证的生产企业和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生产固定义齿、活动义齿、正畸活动矫治器等产品。今年2月,公司搬迁到国药西部医疗产业园。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创造产值500多万元,实现“开门红”。

据了解,国药西部医疗产业园将通过“渠道、资本、产业、品牌、服务”五项赋能,助力乌当区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构建乌当区现代健康医药产业体系,全力推动“两药一械”优质企业向乌当区集聚,全力打造百亿级健康医药产业集群。

数据显示,2024年,乌当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32.66亿元,其中,健康医药产业完成71.57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占全市医药产业的比重持续提升到42.3%,已经成为乌当区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

接下来,乌当区将持续加速推进健康医药产业集群培育,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扎实开展产业大招商,吸引一批健康医药产业落户。同时,鼓励支持中医药、生态特色食品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开发中医药保健食品市场,并推进银发经济产业集聚区打造,加速构建健康医药全产业链,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开阳县:磷及磷化工产业优势不断扩大

近日,走进位于开阳经开区的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各条生产线满负荷高效运转,一批批优质产品整装待发。

据了解,贵州安达科技创建于1996年,起初主要生产黄磷、磷酸等传统磷化工产品。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兴起,贵州安达科技抓住机遇,专注于新能源电池材料研发,开启转型升级之路。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贵州安达科技成功实现从传统磷化工到新能源材料及电池领域的转型发展,主要从事磷酸铁、磷酸铁锂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锂离子电池的回收拆解、材料再生循环利用。此外,公司还是比亚迪、中创新航等企业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供应商,产品广泛应用于纯电动客车、乘用车、物流车、叉车、储能等领域。

贵州安达科技的转型升级正是开阳县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开阳县,因“磷”而兴,是全国著名的三大磷矿之一,全县累计探明的磷矿资源储藏总量达19亿吨,素有“中国绿色磷都”的美誉。

近年来,开阳县立足磷及磷化工产业优势,全面贯彻落实“富矿精开”战略,围绕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和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的产业定位,聚焦基础磷化工、精细磷化工和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三个主攻方向发力,逐步构建起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引擎、“四化协同”发展的格局,全面推动工业经济稳步增长。通过推动传统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引进龙头企业、大型企业,开阳县构建了磷矿采选-磷酸生产-黄磷生产、高端磷肥、精细磷化工及磷系正极材料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立足传统基础化工优势。开阳县磷化工产业上游基本完善,化工基础原料不断提质增效,具备磷矿、黄磷、硫酸、磷酸、合成氨、磷铵、无水氟化氢、双氧水等基础化工原料。已形成年产磷矿石1050万吨、黄磷15万吨、磷铵335万吨、磷酸154万吨、净化磷酸40万吨、工业一铵20万吨、合成氨50万吨、无水氟化氢4万吨的能力,有力支撑全县工业发展。

加快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开阳县围绕资源及产业基础,因势制宜,利用现有磷酸、黄磷等产能,加快构建精细磷化工产品体系,支持开磷、胜威等企业湿法净化磷酸梯级利用,引进聚力生氢氧化钾项目填补钾肥空白,发展高端磷复合肥料,逐步实现磷铵从普通肥料到高端肥料的转变。目前,已建成开磷集团40万吨PPA、20万吨电池级磷酸一铵、5万吨氢氧化钾等项目。

发展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抢抓新能源风口,开阳县大力发展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产业链,重点利用现有基础磷化工产业产能,延伸发展磷系正极材料及前驱体,形成中伟、邦盛、安达、胜威4户磷系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已形成年产磷酸铁锂20万吨、磷酸铁45万吨、六氟磷酸锂1万吨的产能。

下一步,开阳县将依托磷及磷氟化工产业优势,紧盯高端磷肥、精细磷氟化工、新能源电池材料三大主攻方向,重点以服务保障好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为具体抓手,全力推进磷化、聚力生、中伟以及安达等龙头企业、重点企业的建设项目投产达产,为全县工业经济注入新的强大动能。同时,全面落实“富矿精开”战略,努力将资源优势转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围绕磷及磷伴生氟资源,推动“矿化一体”发展,为打造贵阳北部千亿级现代化工产业集群奠定坚实基础。

清镇市:铝及铝加工产业链条持续完善

“富矿精开·清铝集采平台”建成投用,加快实现铝资源高效精准分级分类利用;智能开闭车用零部件等10个项目落地建设,华锦金属镓、南通龙硕铝基新材料等7个项目建成投产;海螺盘江水泥锅炉系统改造、正和粉体材料多品种智能化生产线扩建2个新型建材产业项目建成投产……2024年,清镇市聚焦“富矿精开”推动工业提质扩量,绿色工厂数量创新高,主导产业铝及铝加工发展势头强劲,主导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清镇市在工业发展上采取的诸多举措——

聚焦“富矿精开”,全力落实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持续加大“攻深找盲”力度,快速推进铝土矿资源勘查和增储上产。实施铝土矿“关闭一批、整合一批、提升一批、增设一批”分类处置,加快推进铝土矿零星资源利用,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大力推广充填法开采,降低矿产资源贫化率,提升矿产资源回采率和伴生资源利用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铝土矿从采矿到用矿全过程监管和溯源。通过集中采购、技术创新与工艺优化,实现铝土矿资源的“应采尽采”“应用尽用”,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服务,促进企业间的公平竞争与协作。按照“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圈”的路径,对照“一图三清单”查缺补漏,不断延链、补链、强链。

持续实施重点项目市级领导包保制度,强化走访服务,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引进和落地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全力推动项目建设。积极跟进各项目的立项、用地规划、工程规划、施工许可、消防等手续的办理情况,联动各职能部门,加强对项目手续办理推进的协调服务。紧盯省、贵阳市相关政策,增强资金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坚持“培育一批、扶持一批、入库一批”,切实做好企业“上规”的指导服务工作,对拟“上规”企业增强服务力度。同时,积极申报省级、贵阳市级企业扶持奖励资金,鼓励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最大限度释放产能,尽快“上规”,推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进一步增长。

全力为工业企业保障好各类生产要素,提供金融贷款支持、保障用电用水供应、协调生产原材料等,助力工业企业有序生产。

……

数据显示,2024年清镇市规上工业总产值379.39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83.88亿元、同比增长11.2%。以“富矿精开”为抓手,该市正加快推动铝及铝加工产业向精深加工延伸,持续推进产业链建链、延链、强链、补链,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强化以企促产、以产立园、以园兴工,坚定不移走好工业强市之路。

健康医药、磷及磷化工、铝及铝加工、电子信息制造、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态特色食品、软件信息服务……贵阳各区(市、县)立足自身特色、找准比较优势、锻造产业长板,形成产业链互补、价值链协同的全产业链生态,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县域产业“一域一特色”串珠成链》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相关文章
云南铜业去年增收不增利 公司董事长:今年聚焦极致经营
2025-04-06 22:54:00
古丈茶叶变“金叶”,铺就“绿色振兴路”
2025-04-06 19:19:00
县域产业“一域一特色”串珠成链
2025-04-06 03:00:00
新城与“新人”:雄安一直是“第一选择”
2025-04-04 18:49:00
邓正红软实力思想解析:中国生物育种产业亟需以软实力思维重构竞争力
2025-04-04 14: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