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7:34:00
记者今天(4月3日)从国家疾控局了解到,当前我国约有7500万乙肝病毒感染者,随着综合防治措施的有力推进,我国病毒性肝炎新发感染已得到有效控制,消除病毒性肝炎危害的进程正加快推进。
我国曾是病毒性肝炎的高流行国家,1992年全国乙肝病毒感染者达1.2亿。近年来,随着综合防治措施的有力推进,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持续稳定下降,乙肝疫苗接种已经覆盖99%新生儿,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降至0.3%,提前实现世卫组织西太区提出的防控目标。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教授 侯金林:有了乙肝疫苗以后,减少了差不多3000万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新生儿,这是非常非常巨大的成就。现在药物的可及性大幅度提高,基本上阳性的人如果他需要治疗都可以承受得起,还有就是中国现在对治疗的指南和指导意见更新以后,使得所有30岁以上的有乙肝病毒复制的人都可以治疗,这样可以大幅度减少肝脏疾病的进展,特别是减少肝癌的发生。
世卫组织提出,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具体目标包括诊断率和治疗率分别达到90%和80%等,但我国慢性乙肝诊断率和治疗率目前只有22%和15%,各地正在探索以医院为中心、基层医疗机构协作的综合管理模式,扩大筛查的覆盖面。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 王宇:我们大概知道全国还有7500万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但是大部分人没有经过诊断和登记,这些人就没有在我们的健康管理的范围内,我们希望不论哪一个人,只要是成人都应该进行一次乙肝病毒的检测,来保证自己是安全的,如果有了感染的问题,赶快去诊断去治疗,能够把病情控制住或者保持一个健康的状态。
建设乙肝临床治愈门诊 209家医院通过评审
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牵头、全国400多家医院参与的全世界样本量最大的慢性乙肝临床治愈项目近日发布研究成果,慢性乙肝患者48周临床治愈率达到33.8%,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在全国范围内建设更多乙肝临床治愈门诊,让更多患者有机会实现临床治愈。国家卫生健康委目前已评审通过全国209家医院,成为首批乙肝临床治愈门诊规范单位及培育单位。
研究显示,慢性乙肝患者肝癌风险比常人高出15至20倍,过去乙肝被普遍认为是无法治愈的,要终生携带病毒,随着我国乙肝治疗理念的转变和研究的深入,以乙肝表面抗原转阴为标志的“临床治愈”概念被提出并受到国内外肝病专家认可,一旦获得临床治愈,肝癌风险将等同于健康人群水平,抗病毒药物也有望停用,患者获得与正常人一样的健康生活。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教授 高志良:假如说一个乙肝病人他不去治疗,5年之内可以达到14%以上的肝癌发病率,假设到肝硬化了,他不治疗的话,可以达到30%左右的肝癌。我们追求临床治愈以后,大概5年之内只有1%的肝癌发生。
国家卫生健康委目前已评审通过全国209家医院成为首批乙肝临床治愈门诊规范单位及培育单位。这些门诊将通过“全病程科学管理”模式,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
社区医疗联动 全周期预防与肝病分级管理
为提升乙肝防治水平,优化肝病全程管理服务,各地也积极推动社区医疗机构与肝病专科门诊启动联动机制,设立联合门诊,从健康人群接种到高危人群筛查、从患者规范化治疗到长期随访的,实现乙肝全周期预防与肝病分级管理。
前不久,北京市民徼永辉到家门口的朝阳区崔各庄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高血压的药,家庭医生给她做身体检查的时候发现徼永辉好几项指标异常,怀疑肝部出现问题。医生马上通过肝病联合门诊,把徼永辉转诊到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
患者 徼永辉:觉得我肝有点问题,然后他希望我到地坛医院做一个细致的检查,所以就给我挂号,我到了地坛医院找到了张主任。
目前,我国多地启动“肝病全周期管理分级诊疗项目”,三甲医院的肝病中心作为技术核心,与社区医院建立联合门诊协作网络,社区医院负责健康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高危人群筛查、患者基础随访及健康档案管理;肝病中心提供疑难病例会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对社区医生开展规范化培训。通过联合门诊转诊的病人,在三甲医院肝病中心可以优先就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医师 王琦:其实肝病它最重要的一个治疗的策略就是早诊早治,因为社区老百姓和基层医生认识的不足,造成了很多患者不能在早期进行有效的治疗和诊断。所以我们和社区医院开设联合门诊,对于一些比较重的或者需要我们三甲医院进行干预治疗的患者,我们也开设了一个非常便捷高效的转诊通道,将他们转至我们三甲医院进行后续的诊断和治疗。专家资源非常高效的下沉,老百姓可以在家门口就享受到我们三甲医院的诊疗水平。
另外,联合门诊建立后,对符合条件的患者,社区可直接开具肝病中心制定的长期处方,联合门诊的医疗机构共享电子健康档案,患者检测数据实时同步;社区医生通过系统接收肝病中心的随访计划,异常结果自动触发预警并提示转诊。
责任编辑:赵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