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15:45:00
大小新闻客户端4月12日讯(通讯员 潘君)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基础,海阳市以乡镇合法性审查为抓手,推动审查机制向村级全面延伸。
2025年,海阳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村集体“三资”管理10项重点工作》,其中“经济合同规范监管”作为核心任务,通过“镇村联动、智慧赋能、全程留痕”的创新模式,为村级合同管理注入法治化、规范化动力,切实保障农民权益,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镇村联动:构建分级审查机制,扎紧合同“法治篱笆”
针对村级合同签订主体混乱、程序随意等问题,海阳市首创“镇村分级联审”机制,将乡镇司法所、法律顾问等专业力量纳入村级合同审查链条。根据文件要求,所有新签、续签合同需经“村集体研究起草→镇街包片负责人、财政经营服务中心联合把关→司法所及法律顾问专业审核→村集体盖章生效”四步流程,确保合同条款合法合规、权责清晰。同时,合同签订后10日内须向镇街备案,并纳入“村事通”智慧平台电子档案库,实现全流程可追溯、可监管。通过“线上+线下”双公开,村民对合同内容的知情权、监督权显著提升。
智慧赋能:电子档案动态预警,破解“三资”监管难题
依托“村事通”智慧监管平台,海阳市将村级合同纳入电子化动态管理体系。平台设置“合同到期”“无经济合同”“大额资金异常”等10余项预警指标,实时抓取数据并推送至镇街监管部门。例如,某村虾池承包合同到期前3个月,系统自动提醒镇街介入指导续签,避免资源闲置或违规续约风险。此外,定期抽查电子档案,发现问题限期整改,确保合同管理“不留死角”。
长效巩固:以审促改,筑牢基层治理法治根基
为巩固审查成果,海阳市同步推进“三资清理常态审计”与“村级财务阳光公开”,村级财务通过“公开栏+小程序+云监督”多渠道公示,村民可实时查询合同履行、资金流向等信息,形成“审查—整改—公开”闭环管理。同时“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常态化驻村坐班,为村级决策提供法治支持。
海阳市以乡镇合法性审查为支点,撬动村级“三资”管理规范化改革,不仅有效遏制了“口头合同”“暗箱操作”等乱象,更激活了农村资源要素活力。下一步,全市将继续深化“法治+数字”双轮驱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海阳经验”。
责编:庞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