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07:02:00
近期,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级,我国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商品加征34%关税,其中包括血液制品。作为美国第五大出口商品,血液制品在我国市场占有率较高,此次关税调整对行业格局产生了显著影响。在此背景下,国内血液制品板块逆势走强,国产人血蛋白需求或迎来增长。
关税政策影响进口血液制品价格
美国是全球血液制品的主要供应国,其采浆量占全球总量的70%,生产能力占全球的52%。2024年,美国血液制品出口额达546亿美元,其中人血白蛋白是最大的品类。在我国市场,人血白蛋白长期由外资企业主导,占据60%-65%的市场份额。2024年,我国进口人血白蛋白约6100万瓶,较2023年的5300万瓶和2022年的4200万瓶持续增长。
加征关税后,进口血液制品的成本将显著上升。由于血液制品是市场化产品,外国企业为维持毛利率,大概率会调整终端销售价格。尽管进口血液制品毛利率较高,具备一定的抵御关税能力,但价格上涨幅度尚不确定。此外,部分海外市场如印度对美产品采取零关税措施,可能导致进口企业减少在中国市场的投放,转而投向零关税地区。
国产血液制品迎来替代机遇
关税政策的落地为国产血液制品提供了替代进口产品的机会。国内血液制品企业凭借稳定的供应链和政策支持,有望加速抢占市场份额。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血液制品企业总采浆量为13400吨,较2023年增长10.9%。其中,年采浆量超过1500吨的企业包括国药天坛、泰邦生物、上海莱士和华兰生物。
人血白蛋白作为血液制品中的主要品类,国产产品的市场份额有望显著提升。2024年,我国人血白蛋白注射液全年批签发量达8320万瓶,同比增长6.5%。按照一吨血浆可生产2800瓶白蛋白计算,2024年我国13400吨采浆量可生产白蛋白3752万瓶,占国内需求量7500万瓶的50%,高于目前35%左右的国产白蛋白批签发占比。
采浆量提升推动国产替代进程
国产血液制品替代进口产品的速度和份额提升,主要受制于采浆量的增长。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国采浆量有所下滑,但2022年恢复至10180吨,首次突破1万吨。2024年,国内血液制品企业采浆量进一步提升至13400吨,为国产替代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
头部血液制品企业的采浆量在2024年实现显著增长。例如,华兰生物采浆量达1586.37吨,同比增长18.18%;博雅生物采浆量为630.6吨,同比增长10.4%;天坛生物采浆量达2781吨,同比增长15.2%。随着采浆量的持续提升,国产血液制品的供应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供需关系变化或引发价格调整
关税政策导致的供需关系变化,可能引发血液制品价格的调整。进口产品价格上涨后,终端采购将更加倾向于国产产品。然而,进口人血白蛋白不会在短期内从国内市场消失,因为市场需求较为恒定,终端仍需采购可能提价后的进口产品。与此同时,国产产品的市场份额将逐步上升,供需关系的重大变化可能推动国产产品价格跟进调整。
总体来看,关税政策为国产血液制品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采浆量的提升和市场份额的扩大,国产人血蛋白的需求或将显著增加,行业格局有望进一步优化。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