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16:48:00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这一战略部署,不仅是推动文化惠民利民、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更是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淄博市以建设开放共享社区文化书院为抓手,在创新推动优质文化资源下沉、渠道建设、服务创新等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通过创新实践为基层输送优质文化资源开辟出新路径。即日起,大众网联合淄博市文明办推出“解码淄博文化书院共建之道”系列报道。
大众网记者 刘伯垚 通讯员 范伟 胥志强 淄博报道
作为淄博文化书院项目的创新实践样本,高青县以“文化赋能治理”为主线,创新构建“五维聚力”基层治理模式,聚焦“基础设施、文明培育、文化供给、场景打造、共建机制”五大维度,全力打造“15分钟文化生态圈”,擦亮淄博文化书院特色品牌。如今,一座座“有颜值、有内涵、有温度”的文化书院如繁星点缀社区,文化治理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居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夯基固本:三级文化网络织就“书香脉络”
走进高苑社区文化书院,非遗工坊内指尖翻飞剪出万千气象,数字阅读舱前青年沉浸“云端”汲取新知,共享书吧里银发老人品茗静读……这一幕幕场景,正是高青县“三级文化网络”建设的缩影。
近年来,高青县整合10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5个“红色驿站”及10处户外广场,构建“核心文化馆+特色站点+流动阵地”三级文化矩阵,让文化触角延伸至街头巷尾。其中,田镇街道高苑社区、芦湖街道芦湖社区两大示范书院通过场景升级,日均接待居民突破300人次;改造闲置物业打造的“青蜂驿站”文创市集,20余个功能区串联起“晨练瑜伽、午间书香、晚间剧场”的全天候文化动线,让“文化+商业”模式焕发蓬勃生机。
铸魂育人:三维赋能涵养文明新风
当孝善敬老从道德义务变为价值交换,当技能培训从生存刚需升级为自我实现,当文明实践从单向灌输转向共创游戏,高青“以文化人”的生动实践验证了一个公式:文明的内生动力=(精准需求洞察×代际价值交换)^文化赋能。
“一键呼叫,热饭到家!”高青县依托孝善敬老工程,创新“智慧养老+文化服务”模式,惠及127名独居老人,培育42户“最美家庭”。与此同时,全民学习工程“书香高青”三年行动计划点燃全民学习热情:社区书院推行学分制管理,千乘社区800余名家长在“家政技能培训”中解锁育儿智慧,国井社区“夜校”助力500名学员点亮就业之路。道德实践工程融入日常——联合县委社会工作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日”主题活动60余场,组建“蒲公英宣讲队”深入小区楼栋传递政策强音;芦湖社区推行美德信用积分兑换制度,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可兑换文化公益演出、技能培训等10余类文化惠民服务,有效激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构建起“奉献-积累-回报”的文明实践良性循环体系。
实践证明,真正的文明培育不是填鸭式灌溉,而是激活每个人心中的“意义发生器”。
多元供给:五位一体绘就文化长卷
特色红色文化、非遗传承文化、邻里共享文化、数字智慧文化、绿色生态文明文化,五位一体的文化重组,在高青正催生一系列奇妙的化学反应。
红色文化浸润心田,依托“红色驿站”开展“党史故事汇”30场,让“行走的党课”走进千家万户。非遗传承赓续文脉,剪纸、黄河泥塑等6项技艺在40余场“非遗进社区”活动中薪火相传,设立的传承工作室培育“传承人”50余名。邻里文化升温亲情,打造“百家宴”“楼院剧场”等品牌项目,田镇街道青苑社区“星空夜话”邻居节吸引100余家庭参与,芦湖街道芦湖社区“邻居节”“老年大学会演”每年举办5场。数字文化赋能便捷,“田镇文化云”小程序让1.2万用户指尖畅享“云上书院”。生态文化绿意盎然,“城市书房森林”300余株绿植掩映书声,40场“自然课堂”让孩子读懂大地诗篇。
场景焕新:15分钟圈出“幸福半径”
今年以来,一场以“安澜乡土秀 村晚最高青”为主题的文化盛宴正在高青城乡全面展开,群众编排、群众表演、群众欣赏,节目内容以展示高青好人好物好景为主,全民参与的文化互动正成为展示文明、倡导文明的重要窗口。
在高青县的文化书院实践中,“场景焕新”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改造,更是对社区文化生态的重构。以“晚会”为载体,通过整合社区资源、激活居民参与,将文化服务融入居民日常生活,高青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晚会文化生活圈,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显著提升。
从芦湖名郡“童心筑梦儿童友好实践基地”的剪纸课堂到商业街文化长廊的咖啡书吧,从“烟火高青”夜市的烧烤香气到露天影院的星光幕布,高青县通过再造“家园场景”“商圈场景”“夜间场景”三大场景,以“15分钟文化生活圈”勾勒出宜居新图景,并在“安澜乡土秀·村晚最高青”活动的串联下,形成了文化服务与居民生活的深度交融,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社区文化生态。
建设小候鸟基金会图书角等空间,开展“非遗剪纸”“儿童阅读”等活动,1600余名儿童在此畅游知识的海洋;改造商业街文化长廊,植入咖啡书吧、文创市集等业态,36场“美在身边 万事大集”实现文化引流与消费升级双赢;利用广场舞场地开展露天电影院、烧烤一条街等夜间活动,通过开展“公益+交换+运营+共富”夜市活动,让社区人气汇聚、灯火可亲……
聚力共建:多元联动激活治理“一盘棋”
一纸《建设指导意见》、一套数字赋能体系、一群共建伙伴,高青县的一项创新之举正将文化书院由“政府主导”转化为“全民共治”的生动实践。
结合实际,高青县印发了城市文化社区建设指导意见,成立县级层面城市文化社区建设工作专班,创新“文化合伙人”机制,凝聚“双报到单位、物业公司、文化企业”等50余家共建单位合力,以“社区党组织+文化骨干+居民志愿者”模式激活治理末梢。县图书馆统筹运营书院资源,30余名专家智库、5家艺术家工作室注入专业力量;“文化治理云平台”精准对接居民需求1200余条,活动参与率跃升至85%。
当我们在高苑社区看到老年戏曲社与青年创业市集共享空间,在长江社区的“森林书房”遇见亲子阅读与自然教育的交融,便能理解这种文化治理实验的本质——它不再是单向的资源输送,而是通过激活社区内生动力,让文化自然生长为基层治理的有机体。正如社区群众感受到的那样:邻里之间更和谐了,群众满意度更高了,是文化这个催化剂让人心有所安。